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同性

欢迎浏览陕西省西安中学门户网!

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 星(xing)期日 16:07:01

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 通知公告

返回

>

陕西省2011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

所属(shu)分类:通知公告(gao)     阅读次数(shu):243     发布者:教科研室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16

陕西省2011基础教(jiao)育优秀教(jiao)学成果评(ping)选办法

 

一、参评范围(wei)

本(ben)省行政区域内的下述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个人,可以依照《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办法》(陕教基〔20064号文件)的规定,参加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评选:

()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电教机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

()高等学校、教师进修院校中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各有关学会)

()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社会组织和单位。

二、评选项目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以下4个类别17个项目:

()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yan)论(lun)文;

3.教(jiao)育研究专(zhuan)著;

    4.学(xue)(xue)科教(jiao)学(xue)(xue)设计和教(jiao)学(xue)(xue)案例;

5.教(jiao)学(xue)经验总结;

6.教育(yu)叙事;

7.调查报告(gao);

8.课改(gai)特色活动;

9.中小学(xue)生研究性学(xue)习成果(含课(ke)题研究报(bao)告、调(diao)查报(bao)告、研究论文(wen)、研究专著等)。

()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10.多媒体教(jiao)学(xue)课件(含网络(luo)课件);

11.网(wang)(wang)络课程、专题学(xue)习网(wang)(wang)站;

12.课堂实录(DVD);

13.电视教(jiao)学节目;

14.教育电(dian)视栏目;

15.教育电视专题(ti)片;

()自制教具类成果

(见陕教装备函〔20117号文件)

()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6.文本(ben)作品:系(xi)由校(xiao)本(ben)课(ke)程开发规划、校(xiao)本(ben)课(ke)程实施方(fang)案、校(xiao)本(ben)课(ke)程教(jiao)材(cai)三(san)方(fang)面组成的(de)完整的(de)参评作品,三(san)个(ge)方(fang)面不可缺少;

其中(zhong):

《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是学校制定的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体打算。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mu)标任务、基本原则、管理程序(xu)、评估方案、条件支持等内容。校本课程规划应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

《校(xiao)(xiao)本课(ke)(ke)(ke)(ke)程实(shi)施方案(an)》是(shi)学校(xiao)(xiao)的(de)(de)(de)某位(wei)或(huo)数位(wei)教师或(huo)教研组,依据学校(xiao)(xiao)制定的(de)(de)(de)《校(xiao)(xiao)本课(ke)(ke)(ke)(ke)程开(kai)发(fa)规划(hua)》,制定的(de)(de)(de)实(shi)施某一校(xiao)(xiao)本课(ke)(ke)(ke)(ke)程的(de)(de)(de)方案(an)。主(zhu)要(yao)包(bao)括课(ke)(ke)(ke)(ke)程目标(biao)、组织课(ke)(ke)(ke)(ke)程、实(shi)施课(ke)(ke)(ke)(ke)程、资(zi)源的(de)(de)(de)整合及利(li)用、课(ke)(ke)(ke)(ke)程评价等内(nei)容。《校(xiao)(xiao)本课(ke)(ke)(ke)(ke)程实(shi)施方案(an)》应(ying)按(an)照要(yao)求在规定时(shi)间内(nei),报(bao)学校(xiao)(xiao)校(xiao)(xiao)本课(ke)(ke)(ke)(ke)程开(kai)发(fa)管(guan)理部门(men)审议批准。

校(xiao)本课(ke)程(cheng)教(jiao)材(cai)是(shi)教(jiao)师在(zai)引(yin)导(dao)学生开展某一校(xiao)本课(ke)程(cheng)教(jiao)学活(huo)(huo)动时,依据(ju)该(gai)校(xiao)本课(ke)程(cheng)的(de)实施(shi)方案制(zhi)定(ding)的(de)课(ke)堂(tang)活(huo)(huo)动的(de)设想。主要包(bao)括教(jiao)师与学生活(huo)(huo)动的(de)设计、各种教(jiao)育资源的(de)整(zheng)合和利用、评价方式等内容。

17. 网络、多媒体作品:系实施校本课程的课堂实录(DVD)或多媒体教学课件(含网络课件)。

三、评选条(tiao)件(jian)

各类参评成果必须是2008年以来,陕西省范围内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已在教育部及其有关司局和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奖的,不再参加省上的教学成果评选;如参加过评选,但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申报。各市申报省级成果的作品,必须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的一、二等奖获奖作品,并应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评选项目第18)参评条件。

1.符合教改方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陕西省《实施意见》和新课程实施,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2.成(cheng)果(guo)内(nei)容(rong)切合实(shi)际,要(yao)具有应用(yong)价值。成(cheng)果(guo)要(yao)能体(ti)(ti)现当代(dai)教(jiao)(jiao)(jiao)育特征,具有时代(dai)性;要(yao)结(jie)合本省、本地(di)、本校实(shi)际,要(yao)针对当地(di)或本校教(jiao)(jiao)(jiao)育现实(shi)问题(ti)、难点和热(re)点问题(ti)进(jin)行(xing)研(yan)究(jiu)(jiu),聚焦课堂教(jiao)(jiao)(jiao)学(xue),凝炼(lian)教(jiao)(jiao)(jiao)育教(jiao)(jiao)(jiao)学(xue)改革实(shi)践(jian)经验,全面客观地(di)反映与实(shi)践(jian)过程(cheng)和结(jie)果(guo);研(yan)究(jiu)(jiu)要(yao)特点鲜明,突出(chu)个性,形成(cheng)当地(di)或本校的教(jiao)(jiao)(jiao)育品牌,避免低水平重复研(yan)究(jiu)(jiu)。

3.研究方法科学(xue)。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科学(xue),调查手段和对(dui)象选(xuan)取合理,资料(liao)出处(chu)具有说服力(li),数(shu)据(ju)真实可信(xin),推(tui)理合乎逻辑。

4.研究(jiu)成果具有创(chuang)新(xin)性。在研究(jiu)的(de)基础上揭示了(le)新(xin)规律、新(xin)原则、新(xin)特点,提出了(le)新(xin)理论和新(xin)技术;在研究(jiu)过程(cheng)中对发现的(de)事实提出了(le)新(xin)的(de)观点、新(xin)的(de)解释;通过研究(jiu),对原有的(de)理论提供了(le)新(xin)的(de)论证、补充(chong)或修正。

5.研究成(cheng)果(guo)具有应用(yong)价(jia)(jia)值(zhi)(zhi)和推广价(jia)(jia)值(zhi)(zhi)。成(cheng)果(guo)要重视实践(jian)价(jia)(jia)值(zhi)(zhi),应经过教育教学实践(jian)检验(yan),或在一定范围内(nei)被(bei)推广应用(yong)并取得(de)成(cheng)效,或已经过试验(yan)被(bei)确认有实用(yong)价(jia)(jia)值(zhi)(zhi)可以推广。

6.究成果必须(xu)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jie)构(gou)严(yan)谨,论证严(yan)密,条理清晰,数据准确(que)。

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项目第9项)参评条件:

1.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研(yan)究题目,符合新课程理念,有(you)利(li)于培(pei)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neng)力(li),有(you)利(li)于自主、合作和探究学(xue)习。

2.基(ji)本符合科学研(yan)究的一般程序,研(yan)究方法科学合理。

3.成果符合参与者的年龄层次、知识(shi)及能力水平(ping),有(you)利于促进学(xue)(xue)生(sheng)学(xue)(xue)习,树(shu)立科学(xue)(xue)思想(xiang)和科学(xue)(xue)精神。

4.成果具(ju)有创新性或应用(yong)价值。

5.成果(guo)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gou)严谨,论证(zheng)严密,条理清(qing)晰,数据准确。

 ()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评选项目第1015)参评条件。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和专题学习网站(评选项目第10—11项)参评条件:

1.科(ke)学(xue)(xue)性(xing)。符(fu)(fu)合科(ke)学(xue)(xue)原(yuan)理、符(fu)(fu)合客观事实(shi),选择题(ti)材恰当(dang),能够反映教学(xue)(xue)重点、难(nan)点,解决教学(xue)(xue)实(shi)际问题(ti)。能够提供丰富的扩展性(xing)资源,便(bian)于学(xue)(xue)生进行(xing)研究性(xing)学(xue)(xue)习。文字、符(fu)(fu)号、单位和公式符(fu)(fu)合国家标准,示范(fan)规范(fan),场景、设(she)置、动画、模拟实(shi)验符(fu)(fu)合科(ke)学(xue)(xue)原(yuan)理。

2.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新课改理念,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对象特征。对基本知识点和重难点的讲解透彻,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明晰,知识的组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对网络课程要求有基本完整的课程体系),有合适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环节。对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显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3.技术性。能在常用的多种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课件在调试、使用过程中运行稳定流畅,无故障,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图片视频清晰,色彩还原正常,动画连续,声音保真。能够提供详细的软件说明文档,包括运行环境和具体用户使用指南。

4.艺术(shu)性(xing)。语言文字规范、简洁(jie)、明了。导航设计(ji)清晰(xi)、新颖,能够突(tu)出知(zhi)识(shi)体系结构。页面布局合(he)理,构图讲究,各页面整体风格(ge)统一。配音选取合(he)理,与(yu)内容(rong)和(he)谐一致。

5.创新(xin)性(xing)。能够运用新(xin)的研究方法或技术,对解决教(jiao)育实践(jian)问题有(you)创新(xin)性(xing)的指导意义(yi),有(you)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课堂实录(评选项目第12项)参评条件:

1.科(ke)学性(xing)。选材典型(xing)、真(zhen)实、有(you)代表(biao)性(xing),符(fu)合学科(ke)要求。无原理性(xing)、科(ke)学性(xing)错误,符(fu)合教学对(dui)象(xiang)认知特点。

2.教育性。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发挥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各自作用。注重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知识组织结构符合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意选择推荐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相关的三种技术配置模式下的教学课例。

3.技术性(xing)。图(tu)像清晰(xi)、稳定,画面无(wu)晃动、划伤、扭(niu)曲现(xian)象(xiang),无(wu)明显偏色,色彩无(wu)突变(bian)。镜头编辑、组(zu)接(jie)、特(te)技动作自然,符合组(zu)接(jie)原则,节奏适当。声画同步,音响效(xiao)果真实,无(wu)失真和(he)噪声的干(gan)扰(rao)。

4.艺术性。教师形象(xiang)大方得体(ti)(ti),仪(yi)态(tai)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活跃,无(wu)表演迹(ji)象(xiang),教学过程真实可(ke)信(xin)。演示操作规范、正确(que)。板书设计合理、字(zi)迹(ji)清楚美观(guan)。

教育电视节目(评选项目第13—15项)参评条件:

1.科(ke)学性。学习目(mu)标和教学内(nei)容要求明确(que),能够反(fan)映(ying)客(ke)观事(shi)实(shi)(shi),科(ke)学原(yuan)理、数据准确(que)无误,所(suo)用资料(liao)真实(shi)(shi)、正确(que),符(fu)合科(ke)学事(shi)实(shi)(shi)。

2.教育性。思(si)想内容符合四项基(ji)本原则和党的方针(zhen)政(zheng)策,有助(zhu)于(yu)提(ti)高学生政(zheng)治(zhi)思(si)想觉悟。选(xuan)题内容准确恰当,有较(jiao)广泛的适用范围。选(xuan)材典型(xing)、真实、有代(dai)表(biao)性,画面有丰(feng)富的视觉形象(xiang),易于(yu)学生感知。

3.艺术性。结构(gou)合理,逻辑严密,节奏流畅,节目段落层次分明(ming),内容重点突出(chu),针对性强。表(biao)现形(xing)式(shi)生动、手法(fa)新颖(ying),能够采(cai)用多种艺术方法(fa)增强节目的(de)表(biao)现力(li)和感染(ran)力(li)。画面清(qing)晰(xi),运(yun)动平稳,构(gou)图讲(jiang)究,声画同步,解说词(ci)精炼、准确。

 ()自制教具类成果参评条件(见陕教装备函〔20117号文件)。

 ()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1617)参评条件。

1.校(xiao)本性特(te)点鲜明。能够(gou)从(cong)本校(xiao)实(shi)际出发(fa),密切联系学(xue)生(sheng)的生(sheng)活实(shi)际,以学(xue)校(xiao)为基地(di),以学(xue)生(sheng)的发(fa)展需求为内容(rong),通过分析和研(yan)究学(xue)校(xiao)内外部环境,整合各(ge)种教(jiao)育资源,确定校(xiao)本课程(cheng)开发(fa)的取向(xiang)和起点。

2.充分重视课(ke)程(cheng)内容(rong)的(de)综合(he)性。既(ji)有(you)学(xue)(xue)科知(zhi)识(shi)的(de)综合(he),又有(you)不同(tong)学(xue)(xue)科知(zhi)识(shi)的(de)综合(he),既(ji)有(you)认知(zhi)能力的(de)综合(he),又有(you)综合(he)实践活动,并使这些内容(rong)有(you)序、有(you)机(ji)、有(you)效(xiao)、自(zi)然(ran)地蕴含在校本课(ke)程(cheng)之中。

3.具有研究性意义。能够以(yi)鲜活的(de)、发展的(de)、创(chuang)新的(de)活动形态设计课程,将研究性贯穿于课程始终,视课程为教师(shi)和学生共同开发与创(chuang)造的(de)活动过(guo)程。

4.富有创(chuang)新性教学(xue)(xue)情境。能够为学(xue)(xue)生(sheng)(sheng)创(chuang)造一个宽(kuan)松和谐的学(xue)(xue)习(xi)氛围,体现出(chu)一种(zhong)对话式的师生(sheng)(sheng)互动(dong)、学(xue)(xue)生(sheng)(sheng)之间互动(dong)的活动(dong)过(guo)(guo)程(cheng),积极引(yin)导学(xue)(xue)生(sheng)(sheng)在(zai)活动(dong)过(guo)(guo)程(cheng)中(zhong)主动(dong)参与,独立思考,亲身(shen)实践,合作探究,不断反思,自己克服困难,自己解(jie)决问题。

5网络、多媒体作品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技术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参见“()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评选项目第1015)参评条件”。

四、申报、推荐办法(fa)及(ji)要求

()各市(或单位)参评教学成果申报数量见附表1,不得突破(校本课程申报数量不受限制)。

()基础(chu)教(jiao)(jiao)(jiao)育(yu)(yu)(yu)各级各类(lei)学校,市、县级基础(chu)教(jiao)(jiao)(jiao)育(yu)(yu)(yu)研(yan)究机(ji)(ji)构(gou)(gou)、电教(jiao)(jiao)(jiao)机(ji)(ji)构(gou)(gou)、教(jiao)(jiao)(jiao)育(yu)(yu)(yu)技术(shu)装(zhuang)备机(ji)(ji)构(gou)(gou)、教(jiao)(jiao)(jiao)师进修学校、教(jiao)(jiao)(jiao)育(yu)(yu)(yu)学术(shu)团体及其个(ge)人,从事(shi)基础(chu)教(jiao)(jiao)(jiao)育(yu)(yu)(yu)研(yan)究的社会(hui)组织和单(dan)(dan)位,由(you)单(dan)(dan)位筛(shai)选(xuan)后,按属地(di)向(xiang)(xiang)当(dang)地(di)教(jiao)(jiao)(jiao)育(yu)(yu)(yu)行政部门申报,由(you)市级教(jiao)(jiao)(jiao)育(yu)(yu)(yu)行政部门评审后向(xiang)(xiang)省教(jiao)(jiao)(jiao)育(yu)(yu)(yu)厅推荐(jian)。

()厅属单位、省级教育学术团体及其个人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由该单位筛选后向省教育厅推荐。

() 高等学校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数量见附表1,原则上不得突破。成果由该单位筛选后向省教育厅推荐。

高等学校参评基础(chu)教(jiao)育(yu)(yu)领域的教(jiao)育(yu)(yu)教(jiao)学理论研(yan)究成果,必须由两名(ming)长期从(cong)事基础(chu)教(jiao)育(yu)(yu)理论研(yan)究,且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教授推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两年以上实践检验,同时具有县级或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申报。

()每位申请者限报一项()教学成果。同一学校、单位在一个类别(文本类、网络多媒体类、自制教玩具、校本教材类)中,限报3()教学成果。跨院校、单位的教学成果,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各市在审核、推荐参评教学成果时,要重视特殊、幼儿教育学校教学成果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体育与健康)、技术、音乐、美术及小学英语、科学等薄弱学科教学成果的推荐,重视各学段的均衡,注意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学成果的比例不低于30%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推荐:

1.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研究成(cheng)果者;

2.著作权存(cun)在争议者;

3.已获(huo)得(de)省级及以上教学成(cheng)果(guo)奖者(zhe);

4.自制(zhi)教具中(zhong)涉(she)及(ji)食品、药品、试(shi)剂(ji)、饮食安全(quan)的,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危(wei)及动植物保护、文物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和生命(ming)财(cai)产安全(quan)者(zhe);

5.20082009年已被省上通报做假的。

()各市在推荐报送教学成果时,要填写各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4、附表6、附表8,含电子版),同时提交本市开展教学成果评选工作的总结2(含电子版),主要内容包括本市评选工作的整体情况、主要做法、特点、经验,各县()报送成果情况、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报送成果的比例,以及全市上报成果的学校数、学科覆盖率和年级覆盖率、对全省教学成果评选工作的建议等。

五、文本(ben)类教学成果(guo)报送要(yao)求

1.参评的教学成果由题目、内容摘要(yao)、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正文不少于3000字。另加封面,封面左上角一律标注“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参评作品”。用word文档排版,A4纸打印,左侧装订,报送一式6份。

2.研(yan)究成果如已发(fa)表(biao),申(shen)报人(ren)须提交相关证(zheng)明(ming),包括登载研(yan)究成果的刊物封(feng)面、封(feng)底、目(mu)录(lu)及(ji)正文(wen)复印件。

3.教育研究专著必须是正式出版物,是对教育教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探讨和论述。报送一式6份。报送时需提前做好匿名处理。

4.为(wei)体现(xian)教学成(cheng)(cheng)果(guo)评审(shen)的(de)公(gong)平公(gong)正原则(ze),评审(shen)采取匿名评审(shen)的(de)方式进行。所有报送的(de)参评教学成(cheng)(cheng)果(guo)中,一律不得出现(xian)与作(zuo)者(zhe)及(ji)作(zuo)者(zhe)单(dan)位(wei)相(xiang)关(guan)的(de)有效信息,否则(ze)一经发现(xian),将取消参评资格。凡涉(she)及(ji)作(zuo)者(zhe)及(ji)其单(dan)位(wei)等相(xiang)关(guan)信息都应填(tian)写在《陕西省2011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表 (见附表3)中,报送一式2份。

5.申报者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见附表2),报送一式2份。

6.以上评审材料连同相关证书复印件(2),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评审后,720日-30期间送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文本类评审组(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地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号,邮编:710061, 电话:0298535272885370521,联系人:雷守学、王尚杰)

六、网络、多(duo)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cheng)果(guo)报送要求

1.每项成果单独刻录在一张光盘上,一式2份。

2.课堂实录、电视教学节目、教育电视栏目、教育专题片长度不超过45分钟,以DVD形式参评。

3.各市在市级评选和择优推荐作品时,要与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作品的选送结合进行,具体事项见《关于组织选送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作品的通知》(陕电教〔201113号,可在陕西教育网下载)。

4.申报者填写《陕西省2011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附表2),一式2份。

5.申报者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表》(附表5)一式2份,报送成果光盘一式2份,随盘报送推荐表电子版。统一使用软质光盘袋,每件成果的申报推荐表必须与对应的光盘装在一个档案袋中。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等成果在不适合刻盘报送时(例如动态页面无法在刻盘时完全展示),可在成果申报推荐表中注明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名、密码和登录说明。

6.以上材料经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审核筛选后,于620日-30日期间上报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评审办公室(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邮编:710003,陕西省电化教育馆,联系人:张晓瑾、赵晓声,电话:029—87340173)。

七、自制教具类教学成果报送要求(见陕教装备函〔20117号文件)

八、校本课程(cheng)开(kai)发类(lei)成果报送(song)要求(qiu)

1.各市报送文本类作品时,应填写《陕西省2011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8)。

2.申报者须填写《陕西省2011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申报推荐表》,一式五份(见附表7)。

3. 申报者填写《陕西省2011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诚信保证书》(附表2),一式2份。

4.申报者(zhe)须(xu)提供白色(se)封面的成(cheng)(cheng)(cheng)果(guo)简介和(he)成(cheng)(cheng)(cheng)果(guo)样本(ben)各五份(fen),标注作者(zhe)姓名(ming)、工作单(dan)位(wei)等信息的成(cheng)(cheng)(cheng)果(guo)简介和(he)成(cheng)(cheng)(cheng)果(guo)样本(ben)各一份(fen),共六份(fen)。

五份白色封面的成果简介和成果样本,封面上只显示题目,封面和内容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等有关信息,但应在封面左上角标注陕西省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参评字样。

成果简介包含以下内容:

a.简要介绍成果开(kai)发的资(zi)源依据(ju)。

b.成(cheng)果(guo)的生成(cheng)和实施(shi)过(guo)程。

c.简要小结(jie)成果(guo)的效果(guo)或(huo)结(jie)论。

5.《申(shen)报表》(五(wu)份(fen))、成(cheng)(cheng)果样(yang)本(ben)(六份(fen))、成(cheng)(cheng)果简介(六份(fen))及相关证书复(fu)印件(二份(fen)),经(jing)县(区)、市(shi)教(jiao)育行政(zheng)部门逐级审(shen)核筛选后,由(you)市(shi)级教(jiao)育行政(zheng)部门统一推荐上报。

6.参评资料于2011620日-30日期间,送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校本课程开发文本类评审组(陕西省教育厅课程教材管理中心,邮编:710003,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省教育厅后办公楼三楼,联系人:魏水荣,电话:029—87346914)。

7.网络、多媒(mei)体作品报送要(yao)求(qiu)按“六(liu)、网络、多媒(mei)体和教(jiao)(jiao)育电视节目类教(jiao)(jiao)学成果报送要(yao)求(qiu)”执行。

九(jiu)、省级评审组(zu)织及评审程序

()评选活动和评审工作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领导下进行。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和四个评审组(文本类评审组、多媒体类评审组、教玩具类评审组、校本课程类评审组)负责受理相关类别成果的申报,进行资格审查和认定;并依据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具体组织各类别成果的评审工作。

()评审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从省级专家库中随机选聘专家,组成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负责复查评审组的核查意见,确定参评成果名单,对申报成果进行评审。

()学科(专业)组评审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申报成果进行表决,评出奖级。投(tou)票人数须超过学科(专业)组专家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评审会议方为有效,赞成(cheng)票(piao)超过到会(hui)专家(jia)人数(shu)的三分之(zhi)二以(yi)上方可(ke)评选为省(sheng)级(ji)优秀教(jiao)学成(cheng)果。

()评审组将评审结果提交省评审办公室,由评审办公室审核后报省评审委员会。

()省评审委员会最终认定、批准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在(zai)评审(shen)本人(ren)、本人(ren)所(suo)在(zai)单位(wei)的(de)教学成(cheng)果项(xiang)目,或者在(zai)评审(shen)与本人(ren)有亲属、师生等(deng)利害关系人(ren)员的(de)教学成(cheng)果项(xiang)目时,评审人员实(shi)行(xing)回避。

()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行异议期制度。对评审出的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将在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www.snedu.gov.cn/)、陕西教科研网(//www.shaanxijky.com/)、陕西教育网(//www.snedu.com/)、陕西教育装备网(//www.sxjyzb.com.cn)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布的教学成果权属持有异议,须在评审结果公布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向评审办公室提出,由评审办公室报省评审委员会裁定。

十、成(cheng)果表(biao)彰

()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省教育厅给予表彰。

()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记入获奖者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

凡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教学成果的,即取消成果的获奖资格,通报全省,并给予严肃处理,3年内不得申报省级成果评选。

 Copyright © 2022-2025    版(ban)权所有    

技术支持:

+ 120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