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语文学科组部分教师赴经开一中参加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研讨会
所属分(fen)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5 发布者:管(guan)理员 发布时间:2019-12-17
两校一家同携手,以研促教共成长
12月初,教育部(bu)在山东等地组织了新(xin)高(gao)考(kao)模拟测试,语(yu)文(wen)试卷引(yin)发强烈关注,为把握高(gao)考(kao)命题新(xin)趋(qu)势,领会(hui)高(gao)考(kao)改革的(de)最新(xin)精神,总结两校高(gao)三(san)语(yu)文(wen)复习备(bei)考(kao)以(yi)及(ji)提领高(gao)一高(gao)二语(yu)文(wen)教学,西(xi)安中学和(he)经开一中两校语(yu)文(wen)学科组组织了本(ben)次研(yan)讨会(hui)。
12月16日上午,我校语文学科组副组长尚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朱妮娅及高三语文组雷萌、伍凌鋆四位老师代表西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前往经开一中参加“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研讨”活动。会议由李萍老师主持,刘文军老师、朱妮娅老师和尚武老师依次发言。
刘文军老师首先从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这几大试题模块依次分析模拟试题中的“新变化”。刘老师特别关注了各试题模块中选文的变化、对学生能力要求难度的变化和试题中实用色彩的增加的现象,最后谈到了自己的感受:语文应以课标为依据,以素养为根基,以任务为导向,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朱妮娅老师重点谈论了模拟题中的文本解读问题。针对模拟题中将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二合一的新的复杂文本解读的问题,朱老师谈到学生主要问题是读不懂文章,学生提炼不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分析不出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朱老师从试题答案倒推提出要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朱老师提出,教师要关注新题型,带领学生分析感知新题型的要求,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尚武老师在总结发言中着力强调语文教师应关注的是试题变化中“不变”:课标在变,内容没变;选文在变,素养没变。围绕高考中的“不变”,尚武老师认为,这套模拟试卷,虽然加大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与表达的思维考察力度,加大了单个试题的区分度,但其中不变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察。尚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注重读与写,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对语言的读与用,这才是探究高考试题的核心。
在(zai)教(jiao)研(yan)活动的(de)最(zui)后(hou),李萍老师(shi)(shi)对高考(kao)研(yan)究过分细致化的(de)现象提(ti)出(chu)了不(bu)同(tong)的(de)看法。李老师(shi)(shi)认为,语(yu)文(wen)课程的(de)基础是(shi)教(jiao)会学生(sheng)看文(wen)字,语(yu)文(wen)教(jiao)师(shi)(shi),要教(jiao)语(yu)文(wen),不(bu)是(shi)教(jiao)语(yu)文(wen)试卷。
本次教研活动解决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让更多青年教师明确了日常教学的方向以及在关注高考试题方面,既要关注试题中新的“变化”,拓展视野,更要回归到对试题中“不变”的素养的落实上,让教学回归语文课堂。
上(shang)一篇:我校教师参加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下一篇:第二支部召开“导航”学生座谈会